连州:“三个立足”着力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质效
“根据工作部署,我们对全市1272个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和出租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进一步明确管护主体和出租要求,确保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连州市水利局相关人员向市纪委监委督导组介绍到。
农村集体“三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基层监督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连州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把握三个着力点,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试点工作,不断压实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责任,完善监管体系,规范“小微权力”运行,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立足于“高”提升监管深度
“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域存在的问题,我们深入镇、村一线开展调研,向群众了解实际情况,梳理排查突出问题,制定工作方案,并向市委作专题汇报,确保了试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连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坚持把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试点工作作为破解农村高质量发展难题的有效抓手,作为监督保障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以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作,确保取得根本性、持久性成效。
01高站位做好统筹谋划
连州市委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试点工作,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审定《连州市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试点工作方案》,要求把试点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连州市纪委监委着眼于促进完善发展,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试点工作写入全会报告,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带头到镇村一线开展调研,全面梳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痛点、难点、堵点,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02高标准做好组织实施
连州市成立以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为组长,3名分管市领导为副组长,各镇(乡)党委书记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制度规范组和督导组,以市直有关单位“一把手”和各镇(乡)分管领导为组成人员,统筹全市力量和资源推进工作,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还要求各镇(乡)和市直有关单位分别组建工作专班,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人员、力量、责任到位。
03高质量做好问题查摆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连州市纪委监委坚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党的传家宝,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各镇(乡)、各单位调研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扎实开展入户访察、数据比对、座谈了解等工作,梳理共性、典型问题。同时,连州市纪委监委还全面排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信访举报以及巡察发现的各类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线索,按照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集体资源发包、工程项目建设等分类建立问题清单,通过向相关单位发出提醒函、开展现场督导等方式推动问题整改落实。针对问题突出的单位,连州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及时对“一把手”开展约谈,进一步压实整改责任。截至目前,连州市纪委监委共约谈镇(乡)党委“一把手”4人。
立足于“全”提升监管精度
坚持以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从指导培训、清产核资、公示公开等环节不断深化督促指导、细化工作流程、强化审核把关,切实提升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01全覆盖开展培训指导
“这次培训让我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今后工作的信心更足了。”参加完培训的西江镇干部小陈十分高兴地说道。农村集体“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管理复杂,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连州市纪委监委督促市农业农村、财政、林业等部门系统梳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培训方案,分层分类召开专题培训班,对全市各镇(乡)和174个村(社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进行全覆盖培训,确保镇、村干部职责、懂政策、善落实。同时,连州市纪委监委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农村集体资源出租、集体经济收益分配、集体资产处置、村级工程管理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疑难点、易错点制作工作流程图,让“三资”管理要求一目了然。
02全链条开展清产核资
底数清是做好“三资”监管工作的基础,连州市纪委监委坚持层层压实责任,明确村级自查、镇级复核、市级确认三个环节的任务和要求,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登记台账,规范统计范围和统计口径,确保做到“应统尽统、不漏一项”。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严把数据校核确认关,用好不动产登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确权登记成果,强化与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交易平台等信息化平台的数据比对,对存疑问题实地督查,对镇、村自查情况不定期抽查,确保清产核资结果全面、真实、准确。
03全要素开展公示公开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连州市纪委监委积极推行村级财务收支由村级党组织负责人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联审联签制度,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公开正负面清单,进一步明确公开事项、时限、范围等。坚持“线上公示”与“线下公示”相结合,通过镇、村政务公开栏以及清远“微监督”平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公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变动情况,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坚决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暴露在阳光之下。
“以前,村集体收入、支出、资产变动、资源出租,我们都不太了解,现在通过‘微监督’平台随时都可以看得到,我们守护集体资产的信心更足了。”提到农村集体“三资”公开情况时,连州镇村民黄阿姨十分高兴地说道。
立足于“严”提升监管力度
“监督宽松软是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违纪违法问题易发、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坚持严治严管严控,把小微权力关进‘笼子’。”连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完善权责清单,强化监督执纪,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小微权力监督格局,全面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
01严格监督检查
连州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督促民政、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分别牵头开展“白头单”入账、违规报销费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使用等方面专项治理,形成“职能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的双重监督格局。用好“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强化对镇、村监督力量的统筹指导,扎实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业务培训,指导镇、村两级监督力量聚焦村干部违规吃喝、违规发放补贴、集体资产处置不规范、违规招投标等突出问题开展“贴身”监督。用好巡察利剑,坚持问题导向,高质量谋划拆旧复垦领域专项巡察,做深做实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专项巡察“后半篇文章”,着力实现以巡促改、以巡促治、以巡促建。
02严肃整饬作风
良好的作风是事业成功的保障。连州市纪委监委坚持将作风建设贯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试点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围绕清产核资、监督检查等工作,严肃查处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中存在的贪污、受贿、侵占、挪用、违规处置集体资产资源等突出问题,坚决纠治违规吃喝、优亲厚友、失职失责等问题,不断净化基层干部队伍。同时,还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推动相关镇(乡)持续深化村干部廉洁教育,通报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引导村干部涵养清廉务实为民的良好作风。
03严明制度规范
连州市纪委监委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针对清产核资、日常监督、案件查办等反映的突出问题,深挖深层次原因,推动完善非生产性支出、农村集体资源出租、村级工程管理等7项制度。出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指导意见,明确监督对象、事项、方式和重点,建立信息沟通、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细化实化各方监管责任,构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监督体系。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正负面清单”,引导农村基层干部依法履职、依规用权,让小微权力运行更加科学、规范、透明。
接下来,连州市纪委监委将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登记、管理、交易、公示等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执纪,深挖背后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强化警示教育,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农村基层末梢,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